感冒藥不能亂吃,很多成分對孩子有害。尤其是小兒“感冒藥”,不能給小兒兩個字騙了!有些年齡段依然不適合。
含有這些成分的感冒藥不能亂吃
大家在使用感冒藥的時候,常常會走入一種誤區。好像感冒藥就是治感冒的,只要是感冒,不管什么癥狀都能用。但其實,感冒藥其實是一個很泛的名稱,包含有解熱鎮痛藥(撲熱息痛等)、鼻粘膜血管收縮藥(偽麻黃堿等)、抗組胺藥(撲爾敏、苯海拉明等)等等種類。
所以,服用感冒藥一定要看具體的癥狀是什么再對癥下藥,切忌亂吃。比如,含有金剛烷胺類的抗病毒感冒藥,可以有效對抗甲型流感病毒,但卻對鼻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沒有絲毫作用。
而且,服用這類感冒藥,通常是有風險的。它們采用破壞病毒復制的方式來達到抑制病毒的目的,但在破壞病毒復制的同時,也可能導致正常細胞的復制出現問題,可能會有致癌、致畸、致突變的副作用。
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就明確表示,1歲以下的兒童禁用含金剛烷胺成分的藥品。
像鼻粘膜血管收縮藥(偽麻黃堿等)這一類的藥物,由于能夠讓血管收縮變細,在治療感冒鼻塞的情況時,擁有奇效。(科普,感冒之所以會鼻塞,是因為感冒時,鼻腔黏膜中的小血管會充血腫脹,所以才影響正常呼吸)
但是,這些藥物也有可能引起神經興奮,導致心率快、失眠、焦躁、興奮、眩暈等問題。一般情況下,年齡較小的孩子,是不太經得起這種可能的副作用的。
《英國醫學雜志》(BMJ)認為12歲以下的孩子應謹慎使用,澳大利亞藥品管理局(TGA)則規定6歲以下,此類藥物不推薦使用。因此,6歲以下的孩子,這類藥物也不能濫用。
還有一種藥物非常神奇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復合型感冒藥,可以針對感冒的多種癥狀。比如第一代抗組胺藥(例如氯苯那敏、苯海拉明等)就具有抗膽堿作用,光是這一種藥,就可以有效緩解感冒引起的鼻塞、流涕、打噴嚏等多個癥狀。
但是,還是那句話,是藥三分毒。這些成分仍然有一定的壞處。撲爾敏可以擾亂孩子的睡眠結構,苯海拉明由于對精神有些刺激,可能會導致部分寶寶尖叫或易怒。
所以,在治療感冒時,一般的原則是:能用單一癥狀的感冒藥就用單一癥狀的感冒藥。一旦寶寶發生了多種癥狀,需要使用復合型感冒藥時,也要盡量避免給寶寶使用第一代抗組胺藥。還有就是注意寶寶的年齡,在國內,新生兒和早產兒是禁用氯苯那敏、賽庚啶、苯海拉明的,在國外2歲以下寶寶也同樣是禁止使用此類藥物。
寶寶感冒時,如何用藥?
剛剛已經說過,在寶寶感冒時,我們盡量避免使用復合型感冒藥。最好使用單一的成分藥物,甚至不使用藥物。
寶寶發燒,但體溫沒有超過38.5℃,且精神狀態比較好時,可以看情況先不吃藥而是進行護理。如適當提高室內溫度,減少孩的衣物;用溫濕的毛巾給孩子擦洗身子,主要擦拭額頭、頸部、腋下和四肢等部位,毛巾的溫度控制在37℃左右;同時讓孩子多喝水。
如果孩子體溫超過了38.5℃,則可以根據醫囑使用單一成分的退燒藥,首選對乙酰氨基酚,其次布洛芬。
鼻塞流涕癥狀時,也是同理,可以先用溫熱的毛巾敷在鼻根部緩解鼻塞,也可以使用生理鹽水滴鼻或者海鹽水噴鼻劑,再都不見效的情況下,6個月以上的寶寶,可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含單一抗過敏成分的藥物,比如氯雷他定糖漿或者西替利嗪滴劑。
咳嗽癥狀相對來說比較簡單,多喝熱水或霧化吸入生理鹽水都可以緩解。若情況嚴重,6個月以上寶寶可遵醫囑選用單一成分的化痰藥物進行霧化。
雖然感冒是一件麻煩的事情,但是在不了解藥物知識的情況下,一味給孩子用藥,恐怕效果適得其反。今天這篇文章的目的,就是希望能幫家長們科普一下必要的藥物知識,避免給孩子的錯誤用藥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