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出生到長大成人,幾乎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嘔吐,嘔吐的時候孩子看起來很痛苦,家長也會擔心孩子是不是有嚴重問題。
嘔吐其實和“發熱”、“咳嗽”、“鼻塞”這類問題一樣,是一個癥狀而不是一種疾病,導致這個癥狀的疾病也有很多,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疾病也有很大差異,應對的方法也不一樣。
對新生兒來說,嘔吐的原因雖然多,但大部分還是生理性的。在新生兒期間,孩子的胃容積小且呈橫位,再加上神經控制不協調或食管末端的肌肉相對松弛,喂得太多,或吃進去氣體過多,或者喂完奶后孩子劇烈活動,都可能導致吐奶。
這種吐奶孩子往往沒有什么痛苦的表情,只要不是太頻繁,也基本不影響發育。對這種吐奶可以通過改進喂養的方式,比如少量多次地養,避免孩子餓得很厲害的時候再喂,也可以在喂奶后豎起來抱著走走,或者拍拍背幫助把胃內氣體排出,這些都可以減少孩子吐奶。
隨著孩子的生長,胃腔容積逐漸增大,胃也逐漸變得更豎立,食道下段括約肌壓力增大,當孩子會坐立后,吐奶會越來越少。
對大一點的孩子來說,導致嘔吐最常見的還是急性胃腸炎,比如食物中毒,或者病毒或細菌性腸炎,這種嘔吐其實也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,通過嘔吐的方式排出有害物質以減少對身體的影響,這類孩子往往伴有腹瀉,嘔吐、腹瀉嚴重的需要警惕脫水和電解質紊亂,但扛過了急性期通常會自己恢復。
但也有一些嘔吐是一些比較麻煩而嚴重的疾病引起來的,有些還需要手術治療,如果有下面這些情況,就最好找醫生看看。
1.剛一出生就頻繁吐泡沫,一喂奶就嘔吐嗆咳,要小心是不是有食道閉鎖。
2.出生當天或數天內頻繁嘔吐,尤其嘔吐物為黃色或綠色的,表示孩子可能有先天性的畸形,比如腸旋轉不良、腸狹窄、腸閉鎖之類。
3.孩子吃奶后很快就出現嘔吐,而且嘔吐得越來越頻繁,尤其是2周到4個月之間的孩子,要小心幽門肥厚性狹窄。
4.嘔吐的東西為血性的或咖啡色的,表示孩子可能有消化道出血。
5.嘔吐的同時伴有肚子脹,這種也需要警惕腸梗阻,如果同時有排便困難要警惕有沒有巨結腸,有疝氣的還需要注意腸子有沒有卡住。
6.嘔吐的同時伴有血便,如果同時有腹瀉可能是普通的腸炎,但也要警惕腸套疊、壞死性腸炎、腸扭轉之類的危險疾病。
7.嘔吐的同時有發燒,這種需要警惕感染性疾病,包括消化道本身的感染,顱內感染、中耳炎,以及一些全身的系統感染。
8.嘔吐的同時有肚子痛,有可能是單純的急性胃腸炎,也有可能是闌尾炎,尤其是最后逐漸固定在右下腹的疼痛。
9.頭部外傷之后的嘔吐還要警惕有沒有腦震蕩、顱內損傷、出血等,比較少見還有顱內腫瘤,這類孩子往往伴有精神反應的異常。
10.如果孩子吐奶持續很長時間不緩解,也需要警惕有沒有遺傳代謝性疾病,或者需要手術處理的胃食管返流病。還有些嘔吐是爆發性心肌炎或其它比較重癥的全身性感染引起的,雖然少見但偶爾也會碰到。
總的來說,小嬰兒的嘔吐大多是胃食管發育不完善導致的階段性表現,大孩子嘔吐大部分是急性胃腸炎的伴隨癥狀。其它的嘔吐更多要注意孩子整體的精神狀態,是否有其它伴隨癥狀以及嘔吐持續的時間。
對于嘔吐,我們可以了解觀察的要點以及可能的原因,如果自己沒把握,則還是應該找醫生咨詢或檢查一下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