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瀉是最常見的“小兒四病”之一。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,孩子的胃部嬌嫩,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。當孩子嘔吐腹瀉時,家長們都很著急,第一反應是不是吃壞了肚子還是感冒了,甚至“病急亂投醫”,想讓孩子馬上好起來。
不過,專家提醒家長,使寶寶腹瀉的原因其實有很多。只有查明病因,對癥下藥,才能從根本上避免腹瀉的發生。接下來,我們將跟隨專家,了解一下嬰幼兒腹瀉的四大常見病因,從而做到對癥下藥。
生理原因——強身健體,提高抵抗力
孩子出生幾天后就開始拉肚子。大便稀薄,呈黃色或黃綠色,最少2-3次,最多4-5次,還會持續數月甚至半年。但孩子身體也很好,吃得好,睡得也好。這在醫學上稱為“嬰兒生理性腹瀉”,在純母乳喂養6個月以下的嬰兒中更為常見。
專家提醒家長,為防患于未然,產婦應少吃蝦、蟹、海鮮及各種生冷食品,并注意寶寶的營養補充。
維生素A有助于維持胃腸道上皮細胞的完整性,增強胃腸黏膜的防御能力,促進免疫抗體的產生。
此外,維生素D對激活人體免疫系統也很重要。與AD同補可以使營養更為均衡,不但可以有效預防腹瀉,還能增強自身抵抗力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寶寶的生理性腹瀉無需用藥就能自愈。
輔食喂養不當——愛護腸胃,適當飲食
有的產婦過早或過多地給寶寶喂粥或粉糊,然而過多的碳水化合物會出現發酵現象,從而造成消化障礙;另外,有的媽媽不按時、循序漸進地補充食物,在斷奶前突然增加食物種類或改變食物成分,使孩子的腸胃不能適應而產生消化障礙,進而開始腹瀉。
專家建議,對于6個月以上的寶寶,可以從少量米粉開始,逐步添加輔食。一定要從小劑量開始增加,直到孩子腸胃完全適應,待大便正常后,方可逐漸增加劑量;類型也應從少到多,直到寶寶的腸胃能消化吸收為止。
一次不要吃太多的肉。不要加任何調味品。為了避免給腸胃造成負擔,以及出現消化、吸收紊亂而導致腹瀉。如有腹瀉,應停止補充食物,待腹瀉好轉后再逐漸補充。另外,堅持補充維生素AD可以大大增強寶寶的胃腸道抵抗力。
溫度突然變化——室溫適宜,注意腹部保暖
有的寶寶在白天玩耍時,腹部不小心暴露在外面,最終受涼;或者在睡覺時,會習慣性地踢被子。一旦腹部受涼,腸管平滑肌就會受到刺激,收縮力會加強,腸蠕動也會加快。最終會加快食物在腸道內的消化和吸收速度。
這不僅影響了體內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,而且增加了排便的頻率,而且大便常呈現稀爛狀,因而出現腹瀉。
家長要注意,寶寶的內衣不要太小,應避免肚臍在日常中著涼。
平時應保持適宜的室溫??梢宰尯⒆哟┧滤X,而年紀小的寶寶可以穿連體衣睡覺;媽媽半夜醒來要檢查孩子是否蓋有被子,務必保證寶寶腹部溫暖。夏天,不要讓室內空調直接吹到寶寶身上,室內溫度也不要太低,以免孩子著涼。
外部細菌感染——注意衛生,定期清潔消毒
當各種細菌都在興風作浪時,細菌性痢疾的發病率就會增加。癥狀包括腹痛、發熱達39℃甚至更高、大便次數增多,呈膿血便,腹瀉前常會出現陣發性腹痛。
病毒性腹瀉也是嬰兒常見的腹瀉類型,這種腹瀉常發生在秋季,又稱“秋瀉”。主要特點是大便多,而且是水樣的。由于腹瀉時水分和電解質會大量流失,寶寶常表現為電解質失衡、脫水、皮膚彈性差、全身無力,還可能伴有發熱癥狀。
評論